“该对象不仅经营了商店,还自建了5层楼的商品房,家庭经济条件优渥,按政策,根本不能纳入低保。”前段时间,竹溪县委第一巡察组按程序,及时将一条问题线索移送该县纪委监委。
收到问题线索后,该县纪委监委很快查实,某乡镇民政所所长徐某某在社会救助中优亲厚友,违规为其胞弟办理低保。最终,徐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胞弟违规享受的低保待遇被取消。与此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及时向民政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通过教育警示、问题起底、建章立制等举措,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这起案件的有力查办,得益于该县建立的纪巡联动机制。近年来,竹溪县通过建立健全巡前信息互通、巡中协作配合、巡后督促整改等协作机制,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选派等方面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纪”的监督优势和“巡”的利剑作用,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
为提高问题发现、定性的精准度,在巡察进驻前,竹溪县委巡察机构通过与纪委监委、信访、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以书面征询、听取情况介绍等方式,综合研判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和廉政风险点,做足“巡前功课”,为巡察期间发现问题提供“靶向”。
巡察期间,坚持边巡边移、快查快办,主动加强与纪委监委各相关室组的对接,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线索,通过“绿色通道”快速移交、快速办理。
此前竹溪县委第三巡察组接到群众反映,某执法单位干部龙某某长期向管辖区内商户赊借财物,久拖不还,还出言威胁。巡察组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龙某某在11家商户赊购烟酒、“挂账”消费共计19万余元等问题很快被查实,并因此受到严肃处理。
“建立“绿色通道”后,从发现问题线索到移送纪委监委核查处理只需几个工作日,既提高了巡察效率,也让巡察震慑效应和监督效果‘立竿见影’。”竹溪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表示。
为防范“巡而不改”“纸面整改”。竹溪县委巡察机构通过与纪委监委、组织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巡察整改反馈问题日常监督台账,并联合对被巡察单位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审核评估,量化评分,确保巡察反馈问题“条条整改到位、件件落地结果”。
“通过纪巡联动,较好地实现了力量共聚、工作互补、资源整合。”竹溪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强化系统观念,持续深化纪巡联动机制,把贯通融合落实到巡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实现监督同题共答、整改同向发力、成效同频共振。(李代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