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调查研究

委机关文稿写作专题活动获奖作品选登(一)

日期: 2024-07-12 16:42:10      来源: 中共十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编者按】

    根据市纪委监委机关“能力作风素质提升年”活动安排,今年5月至6月,市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开展了年轻干部文稿写作专题活动,活动共收到文稿作品101篇,经组织初评、复评,共有20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现将可以公开刊出的获奖作品予以选登,供大家学习借鉴。


用创新理论赋能监督质效提升

第四监督检查室王玉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作为监督检查室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键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六个必须坚持”,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到监督检查全过程,坚持胸怀天下、自信自立、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系统施治的方法论,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有胸怀天下的视野和境界。古人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中华民族来讲,“胸怀天下”是一种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时局之变、发展之变,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永葆胸怀天下的崇高追求。具体到监督检查工作,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将监督检查工作置于大局大势之下来思考谋划,善于“登高看远”,明确方向和目标。提升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思考和谋划纪检监察工作,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在更高站位上读懂什么是“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监督。要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督促整改贯彻落实中的温差偏差落差,坚决纠治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问题。要常态化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确保全党上下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要有自信自立的坚定和执着。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自信,则精神上陷于被动,难以实现自立;不自立,则无自信,更无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自信的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底气、骨气。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更加坚定自信自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站得住、站得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在风险挑战面前经受住考验。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的战略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政治定力,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敢于善于斗争。要坚定斗争意志,事不避难、义不避责,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格监督执纪执法,精准有效问责,完善制度机制,不断铲除腐败滋生土壤。要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敢于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要有人民至上的立场和观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人心向背,人民拥护支持是正风肃纪反腐的最大底气。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的“纪律部队”,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以民心所向作为工作导向,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赢得人民信赖拥护、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密切联系群众。信访举报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充分信任,是纪检监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信访举报渠道,认真接待每一位上访群众,处理每一封举报件,对实名检举控告优先办理、优先处置、及时反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为惩治对象,紧盯乡村振兴、村集体“三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等重点,靶向出击、精准施治,坚决纠治影响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惩啃食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要健全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有问题导向的方法和措施。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从根本上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定,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质就是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问题作斗争,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监督检查工作来说,就是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意味着无效监督、监督空转,监督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敏于发现问题。“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在监督检查中,敏于发现问题要趁其“早”、趁其“小”,防微杜渐,防止发生“破窗效应”。敏于发现问题重在及时,及时就是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通过谈心谈话、调研督导、实地查看以及列席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抓实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主动走进现场了解活情况,贴近前沿掌握新动态,做到在“青萍之末”、“微澜之间”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对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不仅“医其受病之处”,还要“塞其起弊之原”,持续放大监督效应。对个性问题、点上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纠正偏差。对违纪违法或失职失责问题,要依规依纪依法处置,严肃追责问责,释放执纪必严、失责必究的强烈信号。要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研判“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找到问题根源,督促制定整改措施,强化制度建设,达到管根本、管长远的效果。

要有守正创新的精神和品格。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发展。守正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纪检监察机关是监督的专责机关,守正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履行好监督首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监督质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坚守职责定位。要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监督挺在前面,力量向监督倾斜,责任向监督压实,使监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不越位、不缺位,把握权力边界和政策界限,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有力度,又要重尺度,依纪依规依法,实现监督工作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创新方式方法。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提高监督的时效性、精准度。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加强对所监督领域的权力事项、行权流程、行权依据的研究分析,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通过碰撞比对分析,精准发现隐蔽问题,以数字赋能实现智慧监督,提升监督质效。

要有系统施治的思维和方略。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观念就是着眼于整体性、关联性,对事物发展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整体把握,既看到事物的整体,又兼顾其部分,把各个要素看成不可分割的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协调推进事物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增强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才能稳中求进、顺利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中也要有系统施治的思维,整体推进的路径,才能发挥最大的监督效能。贯通监督合力。要统筹衔接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项监督,健全“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推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合力。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等其他方面监督贯通协同,完善联席会议、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明确贯通的方式渠道,消除贯通的盲区堵点,推动各类监督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三不腐”。要坚持“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要坚持监督执纪和查找体制机制漏洞、审查调查与政治生态分析、问责处置与谋划治本措施一体推进,将以案促改促治贯穿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全过程,从立案开始就注意收集政治生态等多方面情况,在审查调查过程中注重剖析案发原因、查找制度漏洞和工作风险点,案件查办结束聚焦问题“对症下药”,推动整改整治、查补漏洞和警示教育,真正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鄂ICP备11016948号-1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地址:十堰市北京中路8号